(以下可供大中型種雞孵化場參考,小型孵化場不必完全照搬)
孵化場房的設計
一,是孵化房平面建筑布局設計。
二,則是空氣調節系統的設計。
這兩個方面并非截然分開,毫無關聯的。在設計的過程中必須統籌兼顧,也就是要把這兩方面作為一個整體來考慮。 首先,應根據您要求的孵化量,來確定預購置孵化設備的類型和數量。如果規模大,蛋源穩定充足,采用大型孵化設備當是最佳之選。反之,采用中、小型孵化機。機型與數量的確定,同時意味著孵化室各功能間的結構形式、面積大小的確定(當然也應考慮到生產規模的擴大,留有一定的擴展空間)。因為過小,則會造成空間狹窄,給以后生產流程帶來不便,影響生產效率。過大,則必將造成前期投資不必要的浪費及日后運行費用過高。
孵化房中應包含以下功能間:更衣室,淋浴間,蛋庫,熏蒸間,值班室,配電室,孵化間,出雛間,沖洗間,存發雛間等。各功能間應以種蛋的入庫,消毒,存放,入孵,出雛,沖洗,發雛的順序排列,以利于工作流程的順暢和衛生防疫工作的進行。
孵化房應特別注意臟區與凈區之間的隔離。如設置隔離帶,各通道之間應設置消毒池。淋浴室的設置是非常必要的,這一點往往被許多廠家所忽視。蛋庫的面積與種蛋數量應成一定的比例。孵化房的天花板上應加裝吊扇,以利于房內溫度的均勻。消毒間應加裝一定風量的排氣扇,確保消毒后的余氣迅速排出。出。
其次,孵化房的通風設計是個不可忽略的因素,其設計的合理與否對于孵化率的好壞有很大的影響。無論對孵化間,還是出雛間其廢氣必須排出廳外,同時必須有外界的新鮮空氣進入廳內加以補充。如果機器數量比較多,孵化機出來的廢氣可以排到天花板上,然后由風機集體排出,但出雛機出來的廢氣必須由排氣管道直接排出室外,不得排到天花板上;如果機器數量較少,孵化機出來的廢氣就可以由排風管道直接排出去。
在設計孵化房通風系統時,要考慮到由孵化間和出雛間排出的廢氣是不能又被吸入孵化室內的,尤其是由出雛室排出的廢氣更不得再被吸入到孵化室內。外界的新鮮空氣進入可以通過風機抽入,部分空氣也可由地窗進入。夏天可以考慮安裝降溫設備,以降低由外界抽入的高溫空氣的溫度,但無論如何北方地區冬天室內必須安裝暖氣設施,以保證室內溫度。 對于箱體機孵化室,如果機器數量較少,可以考慮建房跨度為6米,這樣可以用舊廠房改造,但只能放一排機器;如果機器數量較多,可以考慮建房跨度為
9米,這樣比較經濟,能放兩排機器;如果機器數量非常多,建議建房跨度仍為9米,但要建多個孵化室,中間用墻板隔開,我們不推薦同一個廳放兩排以上機器,因為這樣對于通風和在夏季控溫都不利。
以上介紹的是大、中型孵化場的建設參考。如果是孵化量在幾萬枚以下小型孵化場,則應利用現有的民房改裝即可使用。
孵化機的維護和使用
一、每周維護內容
1.檢查加濕水盤水位。
2.檢查門的密封狀況。
3.檢查通風排風情況。
4.清理風門轉動絲杠上的絨毛及其它雜物,以防卡死轉不動。
5
.用半干的抹布擦拭機箱及控制柜外部;出雛機每批都要清洗加濕水盆。并清機器頂部的絨毛。
二、每月維護內容
1.檢查風扇、加濕、翻蛋鏈條是否完好。
2.檢查加熱功能。
3.檢查超高溫報警功能。
4.檢查翻蛋功能是否正常。
5.徹底清洗消毒設備。
6.孵化每批后都要清洗機器、加濕水盆及加濕蒸發盤。
三、每三個月維護內容
1.清潔探頭。
2.校準溫、濕度。
3.風扇軸承要加一次黃油。
4.將翻蛋蝸輪用油清洗后加黃油潤滑。
5.風門機構的絲杠及滑動配合部位要加黃油。
6.加濕、翻蛋減速器要換一次機油。
7.全面檢查各系統的控制功能。
四、機器長時間不用時的保養
在機器擱置長時間不用前,必須開機升溫烘干機器,將加濕水盆中的水放凈烘干,各個運轉部位要洗凈后,用黃油保護以防生銹。這一點十分重要。您決定不用某臺機器了,卻沒有按上述方法去維護保養它,那么等到您下次想再使用它的時候,它可能就會故障多多,無法工作了。
五、使用注意事項
1.孵化設備運行過程中,要注意觀察機器工作狀態,每1~2小時觀察一次,并作好記錄,發現異常情況及時處理。尤其注意門表溫度和機器顯示溫度的差值有無較大的變化,若有變化要及時按要求校準。
2.風門控制很重要,要經常檢查設定位置是否合適,實際位置是否一致。
3.觀察記錄翻蛋情況,蛋盤是否在左右兩個傾斜位置上交替。
4.蛋盤推入拉出時必須在水平位置進行。
5.孵化過程中如果遇到停電時,應將機器的總電源開關關閉,等到來電后再打開機器正常工作。使用發電機組供電時,應注意其輸出電壓的穩定性并觀察各個電機的轉動方向是否正確(在自備發電機和電力線路之間換電時也應如此);停電中機器不運轉時應將孵化機門打開。
6.孵化開始后小時期間、雛雞正在啄殼期間嚴禁用福爾馬林熏蒸消毒。某些市場銷售的消毒劑對濕度探頭有腐蝕,不可在孵化機內使用。
7.請仔細閱讀操作說明書并按照執行。
一、種蛋管理
1.1種蛋的管理應從種雞場開始
種雞場應及時收集種蛋,一般建議每天收集四次,以減小污染和破損。飼養管理員在收集種蛋2小時后應及時進行熏蒸消毒,然后立即將種蛋送到蛋庫。送蛋過程中要防止種蛋夏季被曝曬、雨淋,冬季防凍。
1.2種蛋的貯存條件與時間
種蛋的貯存溫度一般保持在13℃—20℃范圍,濕度一定要達到70%以上。對于青年雞所產的早期種蛋,其個小,蛋殼厚,蛋白稠,存貯時間長些較好。而對中期種蛋,大小合適,蛋殼厚度,蛋白等都是最好的,貯存時間應短些。對后期種蛋,種蛋個大,蛋殼薄,蛋白稀,存貯時間應更短一些。下表是建議貯存條件與時間。如果因為孵化生產的需要而延長存貯時間,則存貯溫度應相應調低,保存時間一般不應超過一周,否則孵化率明顯下降,而種蛋保存期超出15天后則幾乎沒有孵化的價值了。
種蛋貯存條件與時間
當存貯時間超過7天,一般地存貯溫度在13—15℃為宜。
1.
3種蛋的選擇與消毒
(1)污染蛋、破殼蛋、裂紋蛋一定要剔除,否則在孵化過程中會形成臭爆蛋而污染其它種蛋,得不償失。
(2)剔除薄殼蛋、沙皮蛋和畸形蛋,種蛋蛋殼厚度在0.32mm左右最好。
(3)一般雞種蛋蛋重應在50—65g,種蛋的蛋形指數在72—76%。
(4)種蛋放入孵化蛋盤時應大頭向上。對不同周齡種雞所產種蛋要區別開來,在存貯和孵化時分別對待,以求獲得最佳孵化成績。
(5)種蛋的消毒工作非常重要,除了在雞舍一次消毒后,在孵化場分揀人員選蛋后要進行第二次消毒,消毒后推入蛋庫進行存放。種蛋由蛋庫中推出入孵前還要進行第三次消毒,以確保孵化過程中種蛋不被細菌污染。在我國現階段消毒的辦法主要是甲醛熏蒸法,也即用3倍濃度熏蒸(42ml福爾馬林加21克/M3高錳酸鉀)熏蒸20分鐘,熏蒸溫度在20℃以上,濕度為60—80%RH,熏蒸完成后立即將熏蒸容器撤除,打開排風風機排盡消毒氣體。也有用噴灑法對種蛋進行消毒的,如用1:1000的新潔爾滅噴灑或用1%雙氧水、0.5%過氧乙酸和175ppm的季胺進行噴灑;噴灑時消毒藥應覆蓋種蛋表面。
(6)蛋庫中用水一定要用消毒藥液(象1:1000新潔爾滅藥液)。種蛋在蛋庫中放置時一定要距墻30公分,以保證溫度均勻。
(7)熏蒸消毒間應設在蛋庫旁,消毒間的體積以略大于每次消毒的最大蛋量體積,并留出消毒裝置的放置空間即可。消毒間一定要設置排氣扇,每立方米空間其排氣扇的流量大于20m3/分,以快速抽凈熏蒸氣體。
二、溫、濕度控制
2.1溫度設定
溫度是人工孵化最根本條件,溫度的設定應根據胚胎發育的需要而定,因為種雞品種的差異、孵化設備工作機理的不同以及環境條件的變化,孵化用溫千差萬別,但基本上是在37.2℃—38.5℃之間變化(有資料主張孵化用溫在37.80℃±0.1℃上變化,我們認為有些保守,這樣孵化肯定達不到最佳效果)。大量實踐證明,在孵化生產中,變溫孵化效果明顯優于恒溫孵化,這是因為變溫孵化最適合胚胎發育的需要。
對于變溫孵化,其溫度設定都是前高后低,當環境溫度為22℃—27℃左右時,建議整批入孵變溫孵化的最佳溫度是:1—3天為38.00℃,4—7天為37.90℃,8-—12天為37.80℃,13—15天為37.70℃,16—18天為37.60℃,出雛為37.00—37.20℃。
而恒溫孵化時,在環境溫度為20—27℃條件下溫度可設定為37.80℃。出雛溫度設定在37.20℃即可。
上述溫度設定方案只是一個普遍適用的原則,在實際設定時要根據情況進行調整,在調整時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檢查設定溫度是否合適、是否能滿足要求的最好辦法就是觀察胚胎發育情況,也就是看胎施溫。這需要進行經驗的積累與沉淀。一般地,在孵化滿10天和17天后應有90%以上的胚胎發育到合擾和封門,有經驗的可用照蛋的辦法檢查并控制用溫。
(2)在不同季節以及不同環境溫度下一定要調整孵化溫度,一般地,環境溫度每高或低2℃,設定溫度就要減或加0.1℃。
(3)對不同周齡種雞所產種蛋其孵化所需的溫、濕度會有差別,因此入孵時,最好將相同的種蛋入到同一臺孵化機中,用溫時將剛開產種雞所產種蛋的孵化溫度提高0.1℃左右。
(4)孵化過程中要定期對設備的顯示溫度,門表(一般是標準溫度計)進行比對校準,確保用溫準確。
(5)對于大型養雞場,孵化生產最好使用巷道機,而對中小規模孵化生產用箱體機比較合適,擁有多臺箱體機時也可采用分批入孵的方式組織孵化!科!牌孵化設備的說明書中,提供了容蛋量25200以上箱體機分批孵化方案。而對19200或16800容蛋量的箱體機則采用每10天入兩車的辦法分批入孵,即便采用恒溫孵化施溫方案,也能取得很好的孵化成績。并且能達到節省電能降低生產費用的目的。注意:沒有上蛋的蛋車位要始終用裝滿空蛋盤的蛋車填充,否則會影響機內溫度場。
(6)種蛋預溫
種蛋從蛋庫低溫的環境中推出后,不宜立即入孵,對分批入孵的孵化方式,尤其重要,直接入孵的冷蛋破壞了胚蛋周圍溫度的穩定性,而且孵化機中的高溫高濕空氣會在冷蛋上凝結成小水珠,使其“出汗”,帶來污染的可能。
種蛋預熱時間一般為6—8小時左右,預熱溫度為24—26℃,沒有特定預熱區域的廠家,也可以在孵化廳內預熱。預熱時一定要控制好環境濕度,不要讓種蛋“出汗”。
下表為種蛋不“出汗”環境濕度查算表。
注:td為種蛋貯存溫度(℃)
干球溫度即環境溫度
2.2濕度控制
孵化過程中濕度的作用在于調節種蛋內水分的散失,控制種蛋失重,用以保證胚胎良好發育和正常氣體交換(CO2的排出和O2的吸入);孵化機中保持適當的濕度也使空氣具有良好的導熱性,有利于熱量的交換。實踐已經證明胚胎對濕度的適應范圍比較廣,不象溫度那樣嚴格,種蛋在1—19天的孵化過程中失重率達到11.5%—13%都能得到高質量的雛雞。
當孵化室內濕度能保持在50—60%RH時,孵化過程中濕度設定在55—60%則能保證種蛋有合理的失重。如果環境濕度變低或變高,設定濕度要相應地提高或變低。對于剛開產種雞所產種蛋和臨近淘汰種雞所產種蛋孵化濕度可設定低些,以利于水份散失。出雛機的濕度宜高不宜低,從剛落盤時起就不能低于65%RH以下,實際使用中以70%RH為宜。
孵化設備顯示濕度是濕度傳感器的測量結果,這個值要定期和比較準確的干濕溫度計查得值進行比對,如果不一致,則進行調整保證測量的準確。市面上出售的酒精干濕濕度計精度很差,最好購買水銀干濕溫度計,如果用戶購買有困難,只要向我公司打個電話,即能得到滿意的答復。
三、翻蛋是孵化的重要條件之一
定時翻蛋可以使胚胎位置改變,在孵化機內受熱均勻,可以防止胚胎粘連,促進發育。有資料和實際經驗表明,每小時或每兩小時翻一次蛋的孵化成績,沒有任何差別,為減少機械磨損及節省電能,翻蛋時間最好選為2小時一次,但對巷道式孵化機來說,為保證種蛋受熱均勻,大多采用一小時一次。胚胎發育了15天后可以不翻蛋,但對巷道式孵化機則要求一定不要翻蛋,而將這一發育時期的蛋盤托架平放,有利于氣流循環和熱量交換。
翻蛋次數不足或不翻蛋對胚胎發育影響極大,會造成卵黃囊粘殼、尿囊合攏不好,尿囊外粘著剩余蛋白,孵化率下降。所以在使用中要注意記錄好翻蛋定時動作情況,防止不翻蛋或翻蛋次數不足。
四、通風換氣
通風對孵化生產至關重要,這一點往往不被人們所認識。許多中小規模孵化場,甚至有些大型孵化場的管理人員對通風的重要性了解不足,采取的措施不當,給生產帶來了損害。通風的目的是為孵化廳內不同區域提供新鮮、潔凈的空氣,排出污濁空氣、CO2及絨毛等。新鮮空氣中含氧量為21%,CO2含量為0.04%,這對孵化生產是非常合適的。因此在溫濕度都能穩定地控制在設定值附近的前提下,盡量將風門設定到較大位置,在孵化到10天后更要重視孵化機通風換氣問題。
如何保證良好的換氣?
(1)孵化廳進氣量
一般地孵化機從孵化廳內吸進新鮮空氣,所以孵化廳新鮮空氣的進入量一定要大于孵化機所需最大進氣量。
(2)孵化廳、孵化機的排氣
孵化廳的排氣主要是孵化機或出雛機排氣。孵化機和出雛機的排氣一定要有引風管道將其排出孵化廳外并保證不會再吸進孵化廳。如果每臺孵化機每個排氣口(或出雛機)安裝單獨的排氣管直接將廢氣排出室外且在管路上只有一個直彎,總長度不超過3—4米,則可以不加引風風機,否則最好加上引風風機以保證換氣充分。若用管道將多臺孵化機所排廢氣抽出孵化室,則每臺孵化設備排風管分支處要加裝葉片來控制排氣量,且引風風機要選擇氣壓大點的風機,并要注意保證管徑足夠大。
除特殊指出外,排氣管都不能直接罩在孵化機(出雛機)的出氣口上,否則將會影響孵化機(出雛機)的箱體內溫度分布進而影響到孵化成績。排氣管在與孵化機出氣口的連接處應該做成一個喇叭口,喇叭口的下邊緣和出氣口的上邊緣相距5cm左右。“科!牌模糊電腦孵化設備的出氣口設計時考慮到了排氣問題,用戶的排氣管道可以直接罩在孵化機的排氣口上。
五、落盤與出雛
5.1在落盤時要注意環境溫度一定不能太低(25℃左右較好)并注意及時清除臭蛋,死精蛋,而且落盤動作要輕、穩、快,絕不允許碰破胚蛋,胚蛋轉入出雛筐后要將其均勻開來,并要平穩放入出雛車中,保證推入出雛機后胚蛋不會擠到一起,否則引起散熱不均而造成出雛時間參差不齊。
在孵化過程中胚蛋所處的溫度環境總是有些差別,因此在落盤時最好將種蛋與在孵化機中所處的位置變換一下以促進胚胎均勻發育。操作方法參見孵化設備說明書。
5.2落盤36小時后即可進行福爾馬林蒸發消毒,實踐證明用1倍量福爾馬林蒸發消毒就能達到很好的效果。方法是:用14ml/m3福爾馬林兌等量溫水分盛在兩個淺盆中,在攪拌風扇兩側的出雛車下面各放一盆,控制其剛好12小時左右蒸發完,然后連放兩次,在揀雛前撤掉。用這種消毒辦法會使雛雞絨毛變得金黃漂亮且非常均勻,并能有效地殺死機內存在的細菌,預防臍炎的發生,且不會對雛雞的呼吸道造成刺激。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